科研动态

超顺磁性纳米颗粒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12-03

       12月1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名单,由我中心古宏晨教授、徐宏特别研究员开展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超顺磁性纳米材料是近20年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如细胞分选、蛋白纯化、靶向給药、磁共振成像对比剂、肿瘤磁热疗等,因此这类材料的研究得到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调控超顺磁纳米颗粒的微观与表面结构以适应特定生物分子的识别、操控与捕获;设计在体内外生物或生理环境中适合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颗粒体系,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这类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突破的关键瓶颈。

       古宏晨、徐宏课题组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通过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发现油酸分子与磁性纳米颗粒独特的双位点作用机制,基于上述发现进一步实现了磁性介孔纳米复合颗粒的可控制备,该研究结果为实现结构和表面可控的超顺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奠定了基础,所发现的表面结构特征已成为本领域普遍引用的标准结果,所研制的磁性介孔纳米复合颗粒开拓了一类全新的材料体系。

(2)实现了具有超高磁性纳米颗粒含量的高分子复合超顺磁性微球的合成,解决了本领域近20年来一直期待解决的亚微米尺度、单分散粒径的高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制备难题,使得生物磁分离技术向前推进较大一步。

(3)阐明了磁性介孔纳米颗粒与短链DNA、蛋白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介孔孔道内直接装载生物大分子。

(4)率先在国际上构建了磁性介孔纳米颗粒siRNA干扰的新型载体,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地实现了对肺癌的有效治疗。

 

       该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JACS,ACS NANO,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Biomaterials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篇, SCI他引1803次, 10篇代表论文被他引813次,单篇最高他引272次。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采用的新概念成功制备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的微球,不仅保证了微球的超顺磁性,而且保证了微球高磁矩”,“所合成的介孔核壳结构展示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可磁场靶向的药物输运系统”,“克服了传统药物载体的缺陷,代表本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项目共培养博士生14人,硕士生30余名。 


上一篇:金纳米颗粒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 下一篇:我中心在等离激元器件设计领域取得突破,成果发表于Nanoscale